清明節期間,殯葬改革話題如約成為輿論焦點,往年公眾對殯葬領域的不滿,主要因殯葬暴利,“死不起”的說法看似是調侃,實則反映了當前的普遍困境,近年來此領域不乏改革舉措,但此類現象依舊普遍。
  殯葬暴利暴到什麼程度?昨日有媒體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:抬骨灰走100米280元,“紅床服務”800元,壽衣3000元,記者調查發現,同樣出殯一個人,支出相差數千元。這樣“無微不至”的收費一旦規模化,數據就更可觀了,《南方周末》的報道提到,內地最大的殯葬企業福壽園,在上市時公開說毛利率高達80%,凈利率38.5%。
  殯葬暴利癥結何在?分析“利益鏈”不難發現,目前收費亂象主要出現在兩個環節,一是在殯葬基本服務環節,早在2012年初,國家發改委會同民政部發佈《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》,就提出遺體接運、存放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將按照非營利原則執行政府定價。然而媒體調查發現,殯葬服務機構和人員經常巧立名目、臨時加項,而這方面的收費通常沒有公示;其次,在經營服務性項目中,尤其是殯葬用品市場類價格,當前該領域的價格全面放開,但由於監管不到位,部分殯葬用品價格奇高。
  殯葬事業和其他基本社會公共服務一樣,向來有著十足的公益屬性,這也是基本殯葬服務環節實行政府定價的原因。錶面上看,殯葬機構在保證基本殯葬服務的基礎上還提供衍生服務,以及由此出現的價格亂象,並不能簡單歸責於賣方,畢竟這是雙方自願的交易行為。問題在於,在當前的殯葬領域,民政部門既是管理者,同時還是重要的經營方。殯葬行業雖正走向市場化,但在關鍵的殯葬服務經營環節,則基本依舊處於壟斷狀態。在這樣的交易環境中,消費者雖自願,但並不等於自由。看似開放的殯葬市場,由於經營權壟斷,交易過程中的選項有限,消費者往往只能承受高價。
  由於存在利益糾葛,民政部門在監管過程難免存在意願不足的問題。作為監管部門,既然強調殯葬事業的公益屬性,倡導“生態葬”,民政部門就應該履行自身責任,減少甚至杜絕衍生服務,同樣,在放開了價格但經營權基本壟斷的殯葬用品市場,對各種價格亂象也不能坐視不管。
  理清了殯葬領域的基本問題,改革的思路也就此浮出水面,受到認同的基本改革思路是:政府民政部門管理殯葬事業,而對於與殯葬相關的服務,則應該有多種所有權形式的安排。具體來說,在基本的殯葬服務環節,應加強規範,通過“去商品化”,突出殯葬事業的公益屬性。2011年清明節期間,民政部官員就表示,今後要達到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費基本殯葬服務的目標,顯然,要實現這樣的目標,必須以足夠的財政支持作為前提。這方面的改革深圳走在前面,2012年,深圳出台殯葬基本服務免費政策,其經費列入政府公共預算,另外,在殯葬用品市場,深圳在全國率先對殯管所自營殯葬用品實行公開招標制度,通過適度競爭,確保了同類殯葬用品價格不高於市場價,中低價位殯葬用品足量供應。
  殯葬事業能不能實現“去商品化”,政府角色異常關鍵,如果既不願投入,同時,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忽視監管,那麼殯葬暴利基本就是必然的結局。
  改革目標與思路既已明確,接下來就看具體的行動。殯葬領域改革是中國社會改革進程的一個縮影,遺憾的是,目前在法律層面一些基本問題尚未明確,比如目前法律規定“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”,而伴隨全國一些地方陸續出現公墓20年使用期屆滿的情況,續收墓地管理費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,“死不起”之後,國人又面臨“葬不長”。就此而言,接下來的改革,在強調投入與監管的同時,還須加快殯葬服務立法。  (原標題:[社論]治理殯葬亂象 政府角色是關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d51pdse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